小米上市了,雷军会不会更没时间吃饭了?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0810.hk)以17港元每股的发行价上市,开盘价16.6港币,市值3700多亿港币,相当于470多亿美金。
这天,新装修后的港交所迎来了近三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IPO,到场人数超过600人。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港交所主席史美伦、170多个小米高管及员工和200多家媒体悉数到场。有人说,整个香港都是小米的味道。
尽管首日破发,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小米目前拥有的耀眼光环。它是香港首家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也是继阿里巴巴和Facebook之后,全球第三大规模的科技互联网公司IPO。业内人士分析,小米将很可能会和腾讯一样,于近期被纳入恒生指数,成为香港市场最优质的股票之一。
小米能有今天的发展,创始人雷军功不可没。
1991年大学毕业,1992年初加入金山,用了整整16年,雷军从程序员做到 CEO。2007年他第一次来到港交所敲锣,带领金山上市。
2010年,不惑之年的他克服“再创业,若失败我就身败名裂”的恐惧,重新出发,带领初创团队一起喝小米粥,创立了这家叫“小米”的小公司。
雷军今年48岁,他第二次抵达港交所,为小米挂牌上市。
许多人仅通过几个流传甚广的金句和鬼畜视频知道雷军。但在真正了解他的人看来,这位CEO简直是一位劳模。他上崔永元的节目,崔永元开玩笑问雷军“每天吃多少燕窝”,而雷军却回答:“当我真正开始创业以后,我发现我忙得没有时间吃饭,基本每天吃两个盒饭,中午一个晚上一个”。 做客CCTV2《遇见大咖》节目时,他自曝吃午饭只有三分钟时间。小米早期投资人、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表示,每次见雷军都是夜里一点,还要排队。
三分钟吃一顿饭,一天开十一个会,这样的工作节奏,如果不是他亲口所说,一般人难以相信。
在管理学语境中,CEO是领导力的象征。但人们对这一职位的了解少得令人吃惊。一方面CEO手握公司最高权力,另一方面他们比公司其他所有人都更缺乏一种资源:时间。他们没有足够时间去做CEO应承担的所有工作,却依然对公司中所有工作负责。
领导一家公司的要求和复杂性大到难以想象。领导者必须监督各职能和事业部日程,应对众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客户、员工、董事会、媒体、政府和社区。但CEO并非机器人,也需要留出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健身,以及拓展和工作无关的兴趣爱好。他们的时间总不够用。
领导者管理时间的方式反映出本质问题。“CEO的日程表,或者说所有领导者的时间都展示出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并给组织中其他人传达了重要信息。”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和尼丁·诺利亚在7月新刊《CEO如何管理时间》一文中如是说。他们连续13周每天24小时追踪来自27家大型企业CEO的活动,之后开高强度报告会。其中的数据组不仅深度呈现了CEO的时间管理模式,还让我们洞察到CEO这项职责本身。如果说公司战略要反映资源分配方式,那么领导力战略必须说明CEO如何分配最稀缺的资源——时间。CEO个人和公司的成功全都取决于此。
当然,领导者的时间管理并非7月新刊的唯一亮点。7月刊还呈现了关于组织文化的两大新发现。《建立使命型组织》中,罗伯特·奎因和安让·撒克(分别是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的名誉教授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校区奥林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提出,如果能够以使命贯穿战略和决策,就能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统一起来,形成积极正面的同僚压力,让员工重新振奋精神,增强合作,进而提升自己的表现。团队多样性的优势在《多样性的新红利》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多样性的团队能极大提高诸如投资组合中的个体公司的财务绩效数据,以及整体基金收益。作者还推荐了斩获这些收益的方法。
同时,7月刊还响应当下技术与变革的热点。《协作智能:人机合作新模式》告诉我们,尽管AI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作完成的方式和执行者,但该技术更大的影响力在于补充并强化人类的能力,而非取代人类。《向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挑战》明确指出,数字化工厂的核心特点是:产品的智能化、生产的自动化、信息流和物资流合一。中国制造企业向数字化转型时,面临四大挑战。本文提供了数字化工厂的成功蓝图,帮助中国企业应对挑战、顺利转型。